<tr id="1jo9d"><label id="1jo9d"><menu id="1jo9d"></menu></label></tr>
  • <table id="1jo9d"><ruby id="1jo9d"></ruby></table>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生物技術團隊在泌陽花菇源外泌體樣納米囊泡的輻射防護作用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發布時間:2024年07月14日 信息來源:生命科學學院

    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生物技術團隊在泌陽花菇源外泌體樣納米囊泡的輻射防護作用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近日,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生物技術團隊在泌陽花菇源外泌體樣納米囊泡的輻射防護作用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電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IR)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長期暴露于IR環境中會導致機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誘發癌癥。天然輻射防護劑具有來源廣泛、安全性好、效果佳等優點,是輻射防護劑開發的重要方向之一。該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食用真菌花菇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輻射防護作用,是開發天然輻射防護劑的重要基料來源。但多糖類輻射防護劑因其分子量大、溶解性差、分離純化過程復雜等缺點限制了其實際的應用。而膳食來源的外泌體樣納米囊泡憑借其來源廣泛、免疫原性低、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在功能食品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

    為進一步挖掘新型輻射防護功能組分,課題組在閆洼駐村工作隊的對接幫助下,選取泌陽花菇優質原料,通過超高速離心法成功提取制備新型活性泌陽花菇源外泌體樣納米囊泡(BFMELNs)。并通過多種表征手段對其組成、穩定性及細胞吸收特性進行探究,通過60Co-γ輻射氧化損傷細胞模型及昆明小鼠模型,系統探究BFMELNs體內外輻射損傷防護作用。結果發現,BFMELNs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細胞吸收性能以及體內外輻射損傷防護活性,具備天然輻射防護劑開發的潛能。該工作不僅為花菇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奠定理論基礎,同時學??蒲袌F隊與閆洼駐村工作隊深度合作也為探索智力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成果以“Biyang floral mushroom-derived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 Characterization, Absorption stability and 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Food Function》上,并被選為第13期封面文章。論文第一作者為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凌云英和博士研究生李雪,通訊作者為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吉珂教授和伊娟娟副教授,鄭州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鄭州大學食品生物技術團隊主要從事特種食品研究,團隊主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積極聯系對接鄭州大學定點幫扶村-閆洼村,在鄭州大學駐村工作隊的支持和協助下,聯合推動該村“一村一品”花菇精深加工高值化利用,為服務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鄭州大學科技發展項目等基金的支持,相關成果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9/d4fo00263f

    Food Function13期封面

    分享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